发现孩子的长处:从沉迷手机到发挥天赋

对于孩子沉迷于手机,很多父母既生气又无奈。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,也基本是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,尤其喜欢说那句“你除了整天玩手机,其他一无是处”,这对孩子来说,伤害性极大,污辱性也极强。孩子对此的反应,也往往是破罐子破摔,因为在他们看来,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“报复”。

其实,对于孩子沉迷于手机,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,不难发现这里面也有可取的地方。如果孩子不但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,对玩手机也没有什么兴趣,那才是真正的一无是处。如果将孩子“整天玩手机”转变为“整天做功课”,这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结果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,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长处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当父母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时,如果能做到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,并进行正确的引导,就能使孩子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,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,最终成为卓越的人才。

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,既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,也取决于父母对教育的认识水平。有智慧的父母会很快地发现孩子的强项,并因势利导,用孩子能接受和喜爱的方式把他领入智慧的殿堂,进而帮助孩子增长见识和开阔眼界。
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用心观察孩子,并发现孩子的长处。

从性格方面发现孩子的长处

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读中学时,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的道路。老师在他的成绩单写上这样的评语:“他很用功,但过分拘泥。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很完美的品德,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。”根据老师的评语,再对照孩子拘谨老实的性格,奥斯特瓦尔德的父母选择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,让他改学油画。可是,奥斯特瓦尔德既不善于构思,又不会润色,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,他的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。为此,老师的评语变得更加简短而严厉:“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。”面对这样的评语,奥斯特瓦尔德的父母并不气馁,他们主动到学校,征求学校的意见。校长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,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教务会议。会上,大家都说奥斯特瓦尔德过于笨拙,只有一位老师提到他做事十分认真。这时,在场的化学老师眼睛之一亮,接着说道:“既然他做事一丝不苟,这对于做好化学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品格,那么,就让他试着学化学吧!”接受这一建议后,奥斯特瓦尔德真的很快就对神奇的化学入迷,智慧的火花迅速被点燃,由此一发而不可收。

这个在文学与绘画艺术方面均“不可造就”的学生,突然变成了公认的在化学方面“前程远大的高才生”。最终,由于在电化学、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卓越成就,奥斯特瓦尔德在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,成为举世瞩目的化学家。从奥斯特瓦尔德的成功经历中,我们不妨吸取他的父母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方面的经验。正因为他们在孩子迷茫时没有放弃,而是根据孩子拘谨老实的性格,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,才为孩子的成才找准了方向,最终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的发挥。

从兴趣方面发现孩子的长处

东东是一个十分调皮好动的孩子,他特别喜欢摆弄小零件,家里的小闹钟、录音机、电话机总是被他一会儿拆掉,一会儿又装上,很多东西都被他拆坏了。但东东的妈妈非但不骂他,还不时地表扬他爱动脑筋手又巧。有时候她还特意把朋友家一些破旧的小家电要来供他摆弄,把懂修理技术的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指导东东。东东上学后,妈妈还专门把他的这一特长介绍给老师,希望能让他在班级里发挥作用。这样一来,东东的表现就更积极了,虽然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,但他的性格却越来越开朗,对未来也越来越乐观和自信,他说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伟大的工程师。

从孩子的兴趣入手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孩子的长处,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。试想,如果东东的妈妈轻视孩子的动手能力,常常责备他是个败家子,东东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欲望,更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,还怎么能够自信地去实现理想呢?

从平凡处见非凡

一位幼儿园老师在评价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,举起一幅画,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老师微笑着向孩子们介绍道:“老师数过了,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,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。我们应该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。”的确,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,然而这位老师却从中找到了孩子的长处,于平凡处见非凡。

其实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,他们的能力是多方面的。即使最差劲的孩子也有优点,即使最完美的孩子也有缺点。如果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审美的心情去看孩子,就必定能从他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。这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:“美是到处都有的,对于我们的眼睛,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”

用长处带动短处

小芳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,平时老实又安静。她天天坐在教室里,既不跟其他同学交流,也不看书,从不主动交作业,这并不是因为她不会做,只是不想做而已。无论老师怎么讲道理,她都无动于衷,老师开始感到有些无能为力,甚至对她失望了。后来,老师无意中知道小芳正在少年宫学画画,就留下了创作关于过年的美术作品这项寒假作业,还特别嘱咐小芳,要她务必把自己的这份作业带到学校来。

开学后,小芳果然带来了她的作品。面对这张色彩饱满、构图美观的图画,老师惊呆了。她抑制着自己的惊喜,向全班学生展示了这幅作品,并激动地对小芳说:“老师从来不知道你的画画得这么棒!让老师大开眼界!这说明你很能干,也很聪明。我不相信这么聪明的孩子做作业会拖拉!试试看,把你学画画的劲儿拿出来!一定能按时完成作业。”听了老师的话,小芳使劲地点了点头。从那天以后,小芳每天都能及时地完成作业并交给老师批改。后来,老师还在那周的小结中专门表扬了小芳。从此,小芳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对学习的自觉性更强了。

聪明孩子是夸出来的,面对小芳不喜欢做作业的短处,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小芳会画画的长处,以长带短,使她从此喜欢上了学习,这实在是教育孩子的高明方法,也是值得父母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。

适当“限制”孩子的长处

玲玲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很有弹钢琴的天赋,因为在没人教的情况下,玲玲居然能弹出曲子。为此,妈妈惊喜万分,立刻为女儿请来了专业的钢琴老师,还给女儿制订了教学大纲和远景规划。然而,一个月下来,玲玲一看见钢琴就头疼,再也不愿意摸钢琴了。

玲玲妈妈教育女儿的失败,正是出在了“给女儿制订了教学大纲和远景规划”上。孩子天生都有一种逆反心理,父母一定要注意。越不让干的事情,孩子往往干得越起劲,这就是孩子的天性。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长处时,为了保持这种兴趣和优势,不妨适当地对他的爱好加以“限制”。如此,孩子反而会因逆反心理而始终保持这个兴趣。当然,这种“限制”应该点到为止,以能够保持孩子的兴趣和劲头为度。

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,需要父母对孩子多鼓励和多赞扬。只要我们不吝惜自己中肯的表扬,孩子自然就能从学习和成长中找到兴趣、自信,看到希望,因而,学习的兴趣就更浓,干劲会更足,进步也会更快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13su.com/xinwen/hangye/3524.html

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14 日 上午8:16
下一篇 2024 年 12 月 16 日 上午7:37

相关推荐

招生微信

2024072306405259

微信号:yongxiangxx

招生电话

联系电话

150 - 8475 - 0584

全国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

招生简章
返回顶部